找到相关内容238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3)

    生的迷惑。佛经要我们观一切法如幻,非观一切实境如幻,这就是吾人常谈之处。是因为法与境混淆,所产生的迷惑。而有些学佛者认为真实外境就是法,或认为境包含在法之范围内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这些问题,其实是该我...六根之作用,于色受想行识五蕴中反映而生的缘影,方称为法。法是外境的缘影,是故可观为幻。外境以成住坏灭的型态,亘古长存,若观为幻,则与世法相碍,佛法将滞碍难行,勉强行之,则如空中造楼阁,无有是处。尽人事,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756672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4)

    法身;郁郁黄花无非般若。”这里有几个理趣须厘清:   一、如果真实外境皆是由心所造,那木石即是心所造,有人认为“心即是境”,木石何得不能称之为有情之物?   二、如果外境是由心所显,那木石只是被显现之物...因为外境并无过错,业障是从心里的色受想行识(五蕴)生出的,外境实无善恶诸业障及顺逆诸境,因五蕴对外境的爱憎取舍之觉受,所感生之善恶(顺逆)业障,觉者了悟后,一样的外境并没有改变,只是觉者之觉受已不同了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756673.html
  • 析“人无我”

    象,心里现象不如物质现象那样容易了知,要自己从反省的工夫中去理解。佛观察心理的主要活动分为三类:一受蕴,在我们与外境接触时,内心上生起一种领纳的作用。如接触到可意的境界时,内心起一种适悦的情绪,这名为乐受,接触到不可意的境界时,内心起一种不适悦的情绪,这即是苦受,另有一种非可意非不可意的境界,使人有一种不苦不乐的感觉,此名舍受。把一切所领纳的精神作用合起来称为受蕴。二想蕴:想是在内心与外境接触时,...

    传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4885130.html
  • 浅谈“三界虚伪,唯是一心”

    认识到的外境,也就不同。如火,对于常人,会灼伤皮肉的。可是有些巫术师,走在红红的火坑上,并不觉痛,也不会灼伤,这便是心识变化,而影响于根(身体)境(外界)的关系所致。所以佛法说:我们觉得如此如彼,都与心识有不可离的关系。可以说:心识为因,事物是果。心与外境,有着因果不相离的关系,那末心如变化,外境也就变化了。如一个公司,很多人合股所成,如有人需要拆股,大则影响公司的存在,小也引起人事,或事业上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554711.html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5)

    分二:一、宣说无外境所取成立唯识观点;二、由彼悟入无有能所二取之义。   要悟入无二取之义,前提需要悟入无心外的所取显现,所以首先讲无外境所取,成立唯识的观点。   辛一、宣说无外境所取成立唯识观点分二:一、内识外不存在异体的外境;二、以不定对此释难。   壬一、内识外不存在异体的外境   共现外所取,实即能取识,   以离其内识,外境义非有,   是共同性故。   以辩论的方式解释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2590932433.html
  • 中观破尘与唯识破尘之同异

    妄想,以实无外境,妄作境想,故云妄想。”此妄想若除,尘即本性是空。故虽言契约尘实是破想。所以说《百论》是心境具破。  今所破尘者,外人主张尘有三种:一总尘──即是为眼睛所能看见的万法之色尘。二者别尘──即是能造诸法的四大、五尘之法。三者邻虚尘──即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微尘分子。今若破此之三种法尘无有实体不可得,即是说外境之尘实有不能成立。在《百论.破尘品》中以瓶尘现见不可得、色尘现见不可得和微尘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746716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五)

    阿底峡尊者也是这样说的:如果碰到了一种恶境的时候,不要说我忍不住,我不能够再忍下去了。 我们平素的时候,有很多的环境,就平常的一些小的事情,我们可以忍受得了;但如果碰到一种粗重的外境的时候呢?...不认识字。就是这样的。很多时候,当自己碰到了这种真正的外境的时候,尤其是不如自己的人说自己的过失,而且污辱你、羞辱你,在这样的时候,你是最难忍受的。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,当作如是想:他是以我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5074184706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初探

    世界观上的“真如缘起论”是分不开的。从世界观的角度来说,佛性就是真如。在《坛经》中,佛性的异名很多,有真如、本性、自性、人性、法性、法身、净性、真心、直心、本心等等。在涉及到宇宙本体、外境万象时,多用...,从上以来,先立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无相者,于相而离相。无念者,于念而无念。无住者,人之本性”(《坛经·定慧品》)。“无念”不是说对任何事物都不想,万念除尽,而是说在与外境接触时,心不受外境...

    吴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563973.html
  • 从心流出

    彻悟。   世间的知识,甚至科学,都是从外界现象上去了解的,而佛法,则是从内心本体上去证悟的。雪峰久久不悟,是因外境的森罗万象,在心中还有所执取,无法止息妄念,“从门入者,不是家珍”要能“从心流出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33150339.html
  • 锄草斩蛇

    说粗说细,所以教诫学僧不要停滞在见闻觉知上,禅要割断常情常识,为什么一定要在外境上分别执着,而不能照顾当下的自我呢? 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禅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00000393.html